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子福教授与杨祥良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ofControlledRelease上发表题为“Hydroxyethylstarch-folicacidconjugatesstabilizedtheranosticnanoparticlesforcancertherapy”的研究论文,提出通过光热改善肿瘤力学微环境,促进药物递送,清除肿瘤干细胞的新策略,并基于该策略研制出一种具有高载药量的羟乙基淀粉-叶酸偶联物稳定的阿霉素二聚体新型纳米制剂。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其中,恶性实体肿瘤中异常的力学微环境是导致其临床治疗效果差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工作提出一种通过光热改善肿瘤部位力学微环境,促进药物递送,清除肿瘤干细胞的新策略。一方面,光热直接清除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降低肿瘤硬度、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增加纳米药物在肿瘤组织的蓄积、深部穿透。另一方面,通过缓解乏氧及清除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来破坏肿瘤干细胞赖以生存的生态位实现清除肿瘤干细胞的目的。基于该策略成功研制出一种具有高载药量的羟乙基淀粉-叶酸聚合物稳定的阿霉素二聚体新型纳米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模型中取得显著的抗肿瘤效果。
此项工作是李子福教授课题组在羟乙基淀粉纳米药物方向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李子福教授长期从事肿瘤靶向羟乙基淀粉智能纳米药物的相关研究。2016年至今,李子福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系统阐释了羟乙基淀粉在改善药物溶解性及提高药物肿瘤靶向递送效率,增强纳米药物稳定性及抗肿瘤作用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本研究是前期工作的深入拓展,进一步证明了羟乙基淀粉在提高纳米药物稳定性,改善药物体内行为,增强肿瘤蓄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等方面的显著优势。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生王冲、王强,硕士生王慧敏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华中科技大学科研基金、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前沿青年团队以及华中科技大学登峰计划的资助。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始建于1980年,始终坚持“理工医交叉”的发展思路。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院生物医学工程获评A+,生物学获评A-。学院先后建成包括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部、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子生物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在内的10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7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为师生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强大支撑。
近年来,学院教师3次获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项13项,在Cell、Nature、Science及其子刊发表论文70余篇,获国际国内各类发明专利超200项。(数据截至2022年10月13日)
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华中科技大学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有着刻在骨子里的使命担当。华科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这是新时代的使命,更是华科大人的责任与担当。
未来,华科大人将继续焕发只争朝夕的使命感、紧迫感,努力做出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为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